研讨会以中德农业中心(DCZ)的白闵琦Eva Sternfeld博士和中山大学陈婷婷副教授的鼓舞人心的开场白拉开帷幕,为引人入胜的会议奠定了基调。马力Marius Korsnes副教 授随后介绍了 中道MidWay 项目,为中道项目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两次发人深省的演讲铺平了道路。
托马斯·杜波依斯(Thomas Dubois)教授的演讲“中国肉类的途径:商品与美食”和刘晨副教授关于“饮食习惯的数字化及其社会和环境后果”的研究既令人大开眼界,又鼓舞人心。杜波依斯强调,不仅要把食物作为一种商品或文化来研究,还要把食物当作食物来研究。他强调,什么足够取决于上下文和所讨论的情况,例如当我们有访客或我们独自吃饭时。他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我们必须拓宽对食物作为一种商品和文化体验的理解。
刘晨博士的研究揭示了数字化饮食实践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主张当地了解数字平台与城市生活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消费。
刘晨博士富有洞察力的演讲探讨了应用程序如何彻底改变中国人订购外卖的方式;她的研究为更细致地理解数字平台与城市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借鉴 Shin 等人 (2020) 的研究,她强调了对送餐服务的日益依赖,以及忙碌的专业人士需要更灵活的选择。她发人深省的结论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在食物浪费方面的行为,并考虑哪些类型的食物习惯如何导致更多的浪费,以及什么可以帮助减少浪费。
接下来是中国乳业讨论,由中德农业中心的Michaela Böhme博士主持。第一场演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卜登攀教授发表,他指出,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变得更加集中,农场越来越少,但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平均农场规模有377头奶牛,这一数字在过去25年中稳步增长。中国对乳制品的需求正在增长,大部分牛奶产自气候更适合奶牛生长的北方地区。卜教授指出,70%的牛奶仅来自四分之一的省份,集中在中国北方河北省附近。卜教授还提到了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水和土地短缺、热应激和气候变化。他说,这些因素会影响奶牛的生产力和福利,以及该行业的可持续性。他表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将继续增长,并在未来稳步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做法。
在第二场演讲中,麦秀华教授讨论了科学、传统和政府政策如何促进中国牛奶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她的演讲展示了牛奶如何从主要药物转变为大部分人口的主食。营养科学、牛奶技术和政府政策一直在影响牛奶生产,并促成了麦教授所说的中国“牛奶热潮”。麦教授还指出,利乐的超高温灭菌包装技术显著延长了中国牛奶的保质期。由于重组牛奶的普及,乳制品生产商不需要依赖农民的新鲜牛奶,这导致牛奶作为新鲜农产品与其销售时间之间的距离。麦教授亦指出,饮食改变,增加奶制品,对环境和健康有重大影响。
许辰佳博士在关于中国膳食指南的演讲中仔细研究了“缺钙”的论点,这有助于推动牛奶消费量的增加。多年来,饮食指南不断发展,牛奶现在是日常必需品,建议每天食用 300 克至 500 克。徐博士指出,中国营养学会、乳品公司和国家行为者等核心行为者强化和复制了“牛奶换钙”等科学知识主张。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牛奶消费水平高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严格需求。
研讨会的上半场以小组讨论结束,包括上半场的所有演讲者。该小组总结了演讲中的一些共同主题,并解决了更重要的问题,例如自给自足的概念如何适应中国畜牧业日益工业化的大背景。
Fund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ERC, MidWay, project 101041995).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are however those of the author(s) only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the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xecutive Agency. Neither the European Union nor the granting authority can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