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Aug 2024
在2023年8月举行的“中国城市粮食、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农业”多方利益相关者研讨会系列更新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研讨会最后小组工作的一些要点。 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的研讨会演讲为随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参与者被分为五个混合小组,所有小组都讨论了深刻而重要的话题,这些话题将纳入中道项目未来工作的研究设计。 这些小组强调,一个重大挑战是平衡资源限制、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福利之间的权衡。 由于中国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耕地面积只有9%,水资源只有5%,这一点尤为紧迫。同时,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和营养食品,其中健康与理想的消费水平/形式有关。营养和可持续性问题应该放在一起看待,政府的建议可以包括地球和人类健康在食品建议中。 自给自足的话题也得到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各小组讨论了衡量和实现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充足性,同时考虑了未来的供需情景、有限的资源以及以动物为基础的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这种讨论包括过度消费和食物浪费,这在中国是日益严重的问题。动物性食品的理想消费水平可以定义为“足够”和“足够好”,这意味着充足、高质量和可持续。 另一个中心议题涉及畜牧业的不同规模和结构。这些小组强调了从其他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和错误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并探索和系统化有助于改善中国粮食系统的现有做法和举措。小规模农业、替代食品网络、绿色发展和减少食物浪费就是其中的一些举措。这些小组还讨论了如何评估相对较少的大型公司、施肥的闭环系统、农场和合作社的中小型水平以及不同的动物及其需求的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但需要平衡和多样性。生产规模涉及大规模和小规模农业之间的权衡,这对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农村发展、健康和福祉具有不同的影响。 这些小组还讨论了消费者与提供系统。这包括围绕避免食物浪费的必要性、个人健康以及对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进行讨论。谁负责做出有关健康、营养或可持续性的决策,以及如何改变食品实践以变得更加可持续?这些都是可以跟随中道项目一路走来的相关问题。 最后,小组还讨论了政府在中国的作用。作为大多数决策的关键参与者,为了促进适当的解决方案,必须牢记国家控制与私有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以及与政府的一般沟通之间的平衡。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可以提炼出五个问题,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些问题作为中道项目的背景: “中道”项目旨在为中国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的考察提供严谨的科学依据,包括概念性讨论、反思和定性研究的经验教训。该项目的目的不一定是提供建议,而是从我们的研究中提供见解,这些见解可能有助于识别和解决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的障碍和机遇。尽管欧洲和中国的学者被认为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受众,但我们也致力于思考如何让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与我们的工作相关联,包括超越学术界。 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四年继续研究这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课题!
10. Jun 2024
在过去的两篇博文中,我们介绍了关于中国城市粮食、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农业的研讨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这篇博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湿货市场这一话题,因为它们处于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汇点,而湿货市场所经历的变化高度代表了中国农业食品体系的总体变化。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钟淑如博士发表了题为“湿货市场在中国可持续食品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的演讲。湿货市场占中国生鲜食品销售额的50%,低于十年前的70%。独立食品供应商经营菜市场,他们的主要优势是产品的新鲜度。中国的湿货市场在不同地区的规模和特点各不相同。例如,成都有很多菜市场,但北京的菜市场并不多,因为北京的监管更加严格。菜市场为人们提供新鲜和负担得起的食物,也支持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在中国仍然很普遍。在她的演讲中,钟博士询问了菜市场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可持续食品系统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湿货市场的运作流程和分销渠道涉及许多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菜市场有自产自销区,可直接配送,大型仓库价格稳定。湿货市场还支持许多小餐馆,这些餐馆以比普通居民更高的价格从供应商那里购买食材。钟博士还指出,小规模、非标准化的湿货市场的存在和重要性,这些菜市场没有经过认证,无法进入正规渠道。这些市场通常出现在道路或街道上,是销售新鲜食品的重要渠道。 钟博士还指出,菜市场在发展和生存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一些挑战是外部的,例如电子商务的竞争压力、社区商店和超市的出现、年轻消费文化的变化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内部挑战包括缺乏创新和转型、市场真实性丧失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老龄化。 特别是在疫情之后,湿货市场在政策体系中不是优先事项,往往会被取消,并被城市更新项目所取代。相反,城市政府追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而牺牲了小规模市场和民生。 然而,湿货市场不仅是购买食物的地方,也是文化和社交中心。它们代表了当地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例如,钟博士研究了云南的一个菜市场,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民俗习惯和饮食习惯。湿货市场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和交流的场所,尤其是在廉租房区。市场促进了顾客和供应商之间以及邻居和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关系。通过这些市场,人们可以与他们的社区和根源建立联系,并欣赏不同文化和美食的美丽。 钟博士指出了湿货市场对中国城市景观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它们反映了中国发展转型的复杂现实及其矛盾和困境。必须重新考虑和重新评估湿货市场,考虑到其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07. Jun 2024
研讨会的第二部分侧重于畜牧业、湿货市场、猪和养猪业。来自中国畜牧业协会(CAAA)的国际合作部主任艾琳博士介绍了中国畜牧业的概况,强调中国是全球畜牧业的重要参与者。平衡供需,同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和环境标准,是该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畜牧业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对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CAAA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肉类消费量将超过1.1亿吨,达到每人每年约80公斤的峰值。这将对世界贸易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计划通过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提高国内产量和效率。 艾琳博士强调,中国畜牧业需要采取集约化、智能化、可持续的做法,发展自己的品牌和信息系统,以实现其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减少碳排放和实现乡村振兴。此外,艾琳博士还介绍了每年5月18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畜牧业博览会,该博览会展示了该行业的最新成就和趋势,并促进了国际合作。 随后,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钟淑如博士,发表了关于湿货市场在中国可持续食品系统中的作用的演讲。由于湿货市场在展示中国农业粮食体系面临的系统性变革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决定单独撰写一篇关于湿货市场的博文,该博文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 接下来,来自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研究员许东明博士,介绍了中国养猪业中途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该演讲主要基于对中国书面资料的档案研究,并提供了该国养猪业的历史观点。许博士指出,几千年来,猪一直是中国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猪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国家庭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许博士的演讲说明了古代和前现代的养猪业如何依赖于以家庭为基础的自由放养和圈养育种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 20 世纪发生了转变,导致了基于集中动物饲养操作 (CAFO) 的工业化农场的出现。 紧接着养猪业的话题,下一位演讲者是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市养猪协会的蔡更元教授,他介绍了广东省养猪业的概况。养猪业是广东的重要产业,约60%的肉类消费是猪肉。然而,在疫情期间,部分原因是非洲猪瘟,猪肉消费量一直在下降。广东气候炎热潮湿,人口众多,耕地有限。2022年,广东猪肉产量占全国猪肉产量的5%。蔡博士指出,肉类主要以新鲜(前一天晚上宰杀)或冷藏(即冷藏几天)食用,占肉类市场的82%。冷冻肉在中国不受欢迎,但由于 COVID-19,冷鲜肉正在增加。广东的优势在于消费市场大、产业化程度高、企业实力雄厚、育种优良。蔡教授还指出,广东需要平衡效率和质量,并保护当地的品种和多样性。 来自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耕心社会服务中心、丽江春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兴凤女士通过讨论云南纳西族的畜牧业实践,结束了研讨会的第二部分。纳西族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适应复杂的地形和历史变化。杨女士指出,纳西族人面临着与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生产困难相关的挑战。他们拥有丰富的当地知识和保护遗产,以及与动物和自然的独特关系。杨女士强调了纳西族村庄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并相信自然的破坏将导致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演讲结束后,我们深感尊重当地生计,建立人畜关系是确保未来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纳西族人学习很多东西。
05. Jun 2024
研讨会以中德农业中心(DCZ)的白闵琦Eva Sternfeld博士和中山大学陈婷婷副教授的鼓舞人心的开场白拉开帷幕,为引人入胜的会议奠定了基调。马力Marius Korsnes副教 授随后介绍了 中道MidWay 项目,为中道项目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两次发人深省的演讲铺平了道路。 托马斯·杜波依斯(Thomas Dubois)教授的演讲“中国肉类的途径:商品与美食”和刘晨副教授关于“饮食习惯的数字化及其社会和环境后果”的研究既令人大开眼界,又鼓舞人心。杜波依斯强调,不仅要把食物作为一种商品或文化来研究,还要把食物当作食物来研究。他强调,什么足够取决于上下文和所讨论的情况,例如当我们有访客或我们独自吃饭时。他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我们必须拓宽对食物作为一种商品和文化体验的理解。 刘晨博士的研究揭示了数字化饮食实践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主张当地了解数字平台与城市生活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消费。 刘晨博士富有洞察力的演讲探讨了应用程序如何彻底改变中国人订购外卖的方式;她的研究为更细致地理解数字平台与城市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借鉴 Shin 等人 (2020) 的研究,她强调了对送餐服务的日益依赖,以及忙碌的专业人士需要更灵活的选择。她发人深省的结论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在食物浪费方面的行为,并考虑哪些类型的食物习惯如何导致更多的浪费,以及什么可以帮助减少浪费。 接下来是中国乳业讨论,由中德农业中心的Michaela Böhme博士主持。第一场演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卜登攀教授发表,他指出,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变得更加集中,农场越来越少,但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平均农场规模有377头奶牛,这一数字在过去25年中稳步增长。中国对乳制品的需求正在增长,大部分牛奶产自气候更适合奶牛生长的北方地区。卜教授指出,70%的牛奶仅来自四分之一的省份,集中在中国北方河北省附近。卜教授还提到了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水和土地短缺、热应激和气候变化。他说,这些因素会影响奶牛的生产力和福利,以及该行业的可持续性。他表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将继续增长,并在未来稳步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做法。 在第二场演讲中,麦秀华教授讨论了科学、传统和政府政策如何促进中国牛奶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她的演讲展示了牛奶如何从主要药物转变为大部分人口的主食。营养科学、牛奶技术和政府政策一直在影响牛奶生产,并促成了麦教授所说的中国“牛奶热潮”。麦教授还指出,利乐的超高温灭菌包装技术显著延长了中国牛奶的保质期。由于重组牛奶的普及,乳制品生产商不需要依赖农民的新鲜牛奶,这导致牛奶作为新鲜农产品与其销售时间之间的距离。麦教授亦指出,饮食改变,增加奶制品,对环境和健康有重大影响。 许辰佳博士在关于中国膳食指南的演讲中仔细研究了“缺钙”的论点,这有助于推动牛奶消费量的增加。多年来,饮食指南不断发展,牛奶现在是日常必需品,建议每天食用 300 克至 500 克。徐博士指出,中国营养学会、乳品公司和国家行为者等核心行为者强化和复制了“牛奶换钙”等科学知识主张。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牛奶消费水平高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严格需求。 研讨会的上半场以小组讨论结束,包括上半场的所有演讲者。该小组总结了演讲中的一些共同主题,并解决了更重要的问题,例如自给自足的概念如何适应中国畜牧业日益工业化的大背景。
21. May 2024
2023年8月26日中道项目 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资助项目“中道——通过中国的肉类、牛奶消费探究充足性(MidWay)”于2023年8月26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成功举行国际学术工作坊,来自各相关领域的25位学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行业利益相关者共聚一堂,讨论肉类、牛奶在中国城市食物系统与可持续农业中的角色,从生产供应到消费需求整个活动链条,追踪对肉类和牛奶消费不断变化的实践和认知,以更好理解其在中国饮食消费实践中的文化嵌入过程,并提出改进提升之道。本次工作坊是“中道(MidWay)”项目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由挪威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德农业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举办。工作坊包括学术报告与互动研讨,会议为所有参会者提供中英文同声传译。 研讨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文化、外卖食品和乳制品。第二部分深入研究了湿货市场和畜牧业。在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与参会者进行了小组讨论,更深入地讨论了使中国农业粮食体系更具可持续性的不同障碍和机遇,为中道项目提供了重要投入。 总的来说,研讨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道项目对在中国建立的联系以及讨论如此重要话题的机会感到振奋。在下面的博客系列中,我们将提供研讨会三个不同部分的摘要,敬请期待! 节目详情: 上午09:00-12:30 09:00-09:20 开幕仪式主持人:王宇,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系高级研究员、系科研副主任 挪威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Hege Araldsen女士致辞 中德农业中心 (DCZ) 主任Eva Sternfeld 博士致辞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陈婷婷副教授致辞 09:20-11:35 主题演讲环节学术主持:马力,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中道(MidWay)”项目首席研究员;白闵琦博士,中德农业中心 (DCZ) 研究员 09.20-09.35 “中道 (MidWay)”项目及团队简介,报告人:马力 09.35-10.20 “中道 (MidWay)”学术委员会成员主题演讲中国对肉类的态度:商品和美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杜博思博士演讲饮食习惯的数字化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刘晨博士演讲 10.20-10.30 茶歇 10:30-11.35 特约嘉宾主题演讲学术主持:白闵琦 博士,中德农业中心 (DCZ)中国乳业的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国际奶业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卜登攀博士演讲从药物到主食——科学和传统如何塑造现代中国牛奶的生产和消费香港樹仁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麦秀华 博士演讲喝奶补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989-2022)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分析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许辰佳博士演讲 11.35-11.45 茶歇 11.45-12.30 圆桌讨论学术主持:王宇,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系高级研究员、系科研副主任成员:全体主题演讲嘉宾 基于嘉宾演讲和利益相关者观点的互动讨论:我们如何理解中国的可持续农业?畜牧业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农业的工业化:挑战与机遇超市与传统市场农村与城市的分割城市消费模式是否更可持续?动物性食品的数量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性。食物自给自足。 12.30-13.30 午间休息 下午13:30-17:00 13.30-15.20 主题演讲环节学术主持: 刘晨 博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13.30-14.25 主题演讲一: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艾琳 博士,中国畜牧业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 主题演讲二:传统市场在中国可持续食物系统中的关键作用钟淑如 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主题演讲三:中国家猪养殖史再考察许东明 博士,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研究员 14.25-14.35 茶歇 14.35-15.15 主题演讲四:广东省养猪产业概况蔡更元,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 主题演讲五:纳西族村落生产生活中的畜牧文化变迁杨兴凤,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耕心社会服务中心、丽江春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15.15-15.30 茶歇 15.30–17.00 分组圆桌讨论学术主持:马力,挪威科技大学跨学科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中道(MidWay)”项目首席研究员 15.30–16.30 分组圆桌讨论拟设问题:肉类和乳制品生产消费在中国城市食物系统和农业中的作用角色实现可持续农业食物系统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对于“中道 (MidWay)”项目研究团队研究相关主题,何为有效与有趣的方法取径? 16.30-16.50 学术讨论汇总 16.50-17.00 会议闭幕 18.00-20.00… Read more »